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楚雄州博物馆历史故事

发布时间:2020-03-12
作者:李银娟 点击数:1002

建馆沿革

楚雄州博物馆自筹建至开馆用了整整13年。1980年9月,云南省第二次文物工作会议在昆明召开,会议建议历史悠久、文物众多、经济条件较好的玉溪、楚雄、大理、曲靖4地州建立博物馆。此后,自1982年以来,楚雄州文化局、州文物管理所曾多次向州人民政府请示报告建盖州博物馆事宜。1984年12月,国内数十名专家学者联名“关于在楚雄州建立博物馆”的呼吁曾登载于《光明日报》、《云南日报》。1986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莅视察楚雄时亲笔署名题字“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即现馆名)。1989年7月28日州政府批复同意文化局所报方案建设项目及投资规模350万元,州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贯彻文物法情况的报告》时,认为建馆条件基本具备,政府应迅速落实。1990年5月8日,州人民政府发文同意建盖博物馆,馆址定于南门坡葡萄园。1992年11月23日,州政府发文成立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州人民政府在鹿城南门坡举行了简朴而热烈的“楚雄州博物馆挂牌”仪式。1993年12月1日开工兴建,主体工程于1994年12月29日竣工。1995年7月建成开馆。第一任馆长李朝真,现任馆长钟仕民。

恐龙胚胎学的诞生

2003年正月,台湾古生物专家黄大一先生(楚雄州博物馆古生物顾问),带领由中华玩石家地科协会发起的“百战天龙计划二”考察团到云南禄丰的恐龙之旅,人员为来自内地、台湾、美国等地的家长与小朋友,共有60多人。当天他们来到了举世闻名的禄丰县大洼恐龙山,小朋友们现场了解了恐龙化石的形成、恐龙的种类等知识,并瞻仰中国恐龙之父——杨仲健先生的雕像。之后带领小朋友们在野地探寻恐龙化石,小朋友们兴趣较浓,拿着不同形状的石头围着黄大一先生问这问那。也就是在这时候,黄大一发现左脚下有一块奇怪的石头,因为现场要为小朋友解答问题,他不及细看和多想,便随手捡起装进了口袋。回到台湾后,他发现这块石头又硬又脆,上面有好多很小的骨头,他不敢随意清理,怕弄坏小骨头,他怀疑这是一块早期的哺乳动物化石。2008年底,黄大一陪同德国波昂大学古生物系的雷美斯博土到楚雄州考察中国西南地区中生代早期中期的古脊椎动物。黄大一借势请雷美斯博士将他收藏的奇石带到德国鉴定。2009年春节,黄大一收到了雷美斯博士的鉴定结果,他捡来的这一块化石,并不是一块普通的哺乳动物化石,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的恐龙胚胎化石之一,有可能就是最古老的恐龙胚胎样本。此后,通过国际与海峡两岸研究团队的精心研究,在恐龙化石胚胎骨内发现了被保存近2亿年的有机残留物,2013年4月11日,这一最新研究成果在英国学术权威杂志《自然》发表且作为封面刊登,从此国际恐龙学界开创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恐龙胚胎学。


责编  李银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