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黑井古镇两日游线路

发布时间:2020-03-13
作者:抗武阳 点击数:1456

从黑井古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入口牌楼开始,黑井古镇的旅行就已经开始,可以坐着马车直接进入黑井古镇中心区,也可以步行进入城门,穿过 “诸天寺—→德政坊—→节孝总坊”这样一段古镇片段,带着在黑井历史中逐渐沉淀安静的心灵进入黑井古镇中心区。"

经过一晚上养精蓄锐,第二天起个大早,我们来爬爬山,拜佛许愿,攀登飞来寺,沿着“飞来寺—万春山僧人墓—万春山真觉禅寺” 这条山路旅游路线,俯瞰古镇和龙川江,形成“古镇——山——水”三者相结合的视野。

 诸天寺始建于明崇祯10年(公元1537年),占地面积二千多平方米,有大雄宝殿、玉皇阁、地藏殿、观音阁及厢房等。楼宇飞檐翘角,异常夺目,寺内花草繁盛。 "

节孝总坊节孝总坊始建于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2年),经光绪帝钦准,由黑井、琅井、元永井的灶神们捐资为“三井”87位贞女修建“节孝总坊”。牌坊全部用红砂石砌,石块之间榫铆相连,为四柱三间的结构。三道门的横梁上均饰有浮雕,正中为四龙戏珠图案。正中有一个五龙捧圣牌位,上书“圣旨旌表”。这座牌坊最为奇特之处是上方两边飞檐般的石雕凤凰,竟然压在尊贵的龙上面,这在中国古代的建筑上可谓是难得一见的奇观。据说这是慈禧太后的旨意,也是“垂帘听政”怪胎下特有的产物。“节孝总坊”是黑井的标志性古建筑,构造复杂,做工精巧,造型庄重,雕刻精美,这在云南乃至全国均算得上首屈一指的艺术精品了。"

五马桥在这两山对峙,一水中流的黑井镇,五马桥是连接古镇两边的唯一通道,更是出入黑井古镇的交通要冲。五马桥位于黑井镇德政坊北端,横跨龙川江。始建于元大德元年(1292年), 历史上曾重修过数次,清康熙四十三年(1705年)重修时改为石墩、木梁、石面拱桥。 "

黑牛盐井到了黑井,自然要了解“黑井”之名由来,故而黑牛盐井是必看之处。据《新纂云南通表•盐务考》记,最古老的黑牛盐井开采于汉代,相传“有土人李阿召牧牛山涧中,一牛倍肥泽,后失牛,因迹之,至井处,牛舔地出盐,后牛入井,化为石”。 为纪念这黑牛的功绩,遂称为“黑牛井”,现简称“黑井”。元代以后开始大批量开采,井为斜井,深50米,井口有石砌券门,高2.2米,宽1.2米。元、明时期以大桶装卤由2人沿台阶运出井口,清代改用木竜(竹木制活塞)逐级上送。此井于1993年停用。这头黑牛,体态健硕,眼神温和,它成就了千年盐都富甲一方的辉煌,也见证着其繁华后的古朴。"

七星台七星台是为防止山体滑坡危及黑牛井和黑井古镇而修建的,是黑井的守护神。之所以取名为七星台,除了刚开始修建时一共有七个台阶外,还与黑井当地的彝族居民在古时候就有观七星,也就是观天象选吉日,并在这里举行祭拜卤泉的仪式有关。七星台一共有7个台阶,这主要是取“平安、吉祥”的寓意。"

大龙祠古称肇井神祠,建于明初,清初重修称大井龙王庙。由门楼、戏台、天井、两庑、大殿组成,殿中悬清雍正皇帝御书“灵源普泽”匾。山门上层内侧为戏台,面积约100平方米,曾有近三百年的演戏历史,是当年是黑井龙王会、龙灯会、洞经会活动的中心。"

武家大院武家大院是黑井目前保存最为完整,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明清建筑。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平面格局取“六位高升、四通八达、九九通久、王隐其中”四个意境来设计,咸丰年间扩建竣工,依山就势而建,呈“王”字型,是南诏文化与汉文化结合的建筑群结构,纵一横三,前为“三坊一照壁”,后为“四合院”,布局独特,前后由四个天井组成,是南诏文化与汉文化结合的建筑群,错落有致,四通八达,飞檐翘角,雕梁画栋,规模壮观。1857年咸丰帝赐武继祖恩科进士,并题书“画荻芳徽”匾额旌表,其后代有省府师爷,云南盐商首富武维扬。"

 文庙黑井文庙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清康熙、乾隆、道光、光绪年间均有修缮,该文庙占地10.3亩,面南背北,沿中轴线分别建有大成殿、东西庑、大成门、名宦祠、乡贤祠、泮池、棂星门、照壁。黑井文庙现存建筑有:大成殿、大成门、名宦祠、乡贤祠、棂星门、泮池。另有古碑刻四通,特别是大成门东阁楼内的一通楚石古碑,高3.5米,为滇中之首。主要建筑大成殿型制独特、高竣雄阔、斗拱雕刻生动多变,是一座少见的建筑精品。该建筑群2005年楚雄州人民政府公布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

庆安堤庆安堤位于黑井镇西北的龙沟河河尾与龙川江交汇处,南面紧临文庙等建筑群,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专门防治泥石流的水利工程之一。据查,由元代至今,黑井共发生特大洪灾、泥石流灾害十七次。为防洪、防泥石流,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始建庆安堤。清光绪年间,清朝廷拔巨款重修建了庆安堤。有专家认为,黑井庆安堤是仅次于都江堰的古代水利工程。庆安堤全部使用巨型条石整齐镶砌,堤长385米,宽7米,高11米。石与石的衔接部分均有一对燕尾槽式的接榫,榫中以铁水浇铸,将块块巨石牢牢地连接为一个整体,粘合材料由糯米、石灰、豆浆、胶泥土混合而成。堤坝施工精细,极其牢固,令人叹为观止,黑井人都自豪地称之为“小长城”。"

古法制盐作坊位于镇区靠北边缘,始建于清末,至民国年间为复隆井区灶房,明清共凿井7口,现尚存4口。80年代由村集体使用,成立集体企业盐硝厂,煮盐和生产工业用硝。现存煎盐桶锅24口。有晒卤台、盐池等,占地面积2400多平方米。“古盐坊”曾是黑井制盐的核心地点,也是黑井财富的来源所在。巨大的水车、层层叠叠的晒卤台,以及熬盐的工棚都显示着当年盐业的繁荣。"

德政坊凡是用“坊”来称呼的地方,历史上都是黑井最为热闹的商贸区域,用现在的概念来说就是商业区。德政坊以盼望“德政”而得名。德政坊仍然保持着黑井传统特色的商铺和古民居,“一门一窗一铺台”的传统商业建筑的风貌。所谓铺台,就是当地住家在自己临街街面用青石板砌出的一个平台,并将各种物品摆在台上出售,买卖一目了然。"

飞来寺飞来寺建于明初洪武年间,原名为“密塔寺”,据《康熙黑井盐志》载,该寺于明武宗正德元年重修,“窗棂洞达,金碧玲珑,殿宇楼阁无一不备,香厨禅室无一不周,完且美矣,仑尤奂焉”。庙中塑奉儒、释、道神像,为黑井著名景观。飞来寺文革时被毁,今所见建筑为近年来民间集资于原址重建。传说这座寺庙原来建在龙川江对岸的玉壁山上,修建大雄宝殿的最后一道主梁时,却遇到了麻烦,不是折梁便是滚顶,屡建不成。工匠们一筹莫展,老方丈亦只好终日拜佛,乞求神明护佑,指点迷津,次日,方丈睁开二目,举目四望,四下里竟空空如也,不仅那建好的亭台廊榭踪迹全无,连那尚未建成的大雄宝殿也不知去向,方丈想起夜间梦见对岸山上的佛光,赶忙举目望去,竟真的有一座完好的寺庙映入眼帘,禁不住大喜过望,念了声“阿弥佗佛”,连忙招呼众人过江。这段有趣的传说亦为“飞来寺”名字的由来。"

万春山寺僧人墓建于清代至民国,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面积150平方米。有清代至1948年万春山寺僧人墓9座。其中宽宏法师墓规模最大,墓前立有六尊石翁仲及石龛等,颇具观赏价值。宽宏法师出家前曾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历任连、营、团长及讲武堂第一分校校长,参加过护国战争,出家时,其官阶已为少将,故黑井人又称之为“将军墓”。真觉禅寺据《康熙黑盐井志》载:“在凤山肩,俗称为万春山,元朝至元六年(1340年)建。”曾多次维修扩建,清代曾在该寺开创万春书院,“文革”中被毁,后人在遗址重建。"

责编 抗武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