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读行双柏•人文之旅】云南名家写双柏之“鄂嘉访古记”

发布时间:2017-12-04
作者:童文文 点击数:0

出发

农历七月十五,鬼节。去鄂嘉探访。

从双柏县城出发,汽车在哀牢山的崎岖山路上缓慢爬行。傍晚时分,驶入鄂嘉镇。

方志

鄂嘉是一个古镇,中央王朝很早就在这里设县、设州。《乾隆鄂嘉志》记载:公元1253年,忽必烈攻下大理城,第二年春天,遣大将兀良合台攻下善阐(今昆明拓东),俘虏了大理国王段兴智,大理国亡。至元七年(1270年),元朝中央政府在云南设置省级行政机构,随后进军平乌蛮三十七部,攻交趾,收特磨溪洞三十六,金齿、白衣、罗鬼、缅中诸蛮相继纳款,云南平,列为郡县,凡总府三十七。至元十三年(1276年),鄂嘉置县,始建土城和衙署。以后,历明清两朝,数百年间鄂嘉一直以州县府衙所在地的身份存在,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设县,清雍正十年(1732年)置鄂嘉州判,民国二年(1913年)又设县,直到民国二十年(1931年),才改为鄂嘉镇,是双柏历史上最早的一个古镇。

古迹

按理说,这样一个地方,应该是古色古香的,即便是历经了时代的大变迁,它也仍然有可能呈现出作为一个具有近千年历史的古镇所应该有的面貌,但是,除了一小座并不起眼的、显然还是几十年前重建的城楼孤零零地矗立在风中,其他所谓的古迹,一概缺如。我打开手机,从不同的角度给这座本地唯一古老的建筑物拍了几张照片。

听县文联的人说,鄂嘉文化站里还存有几块石碑,就兴冲冲地跑去看。一块石碑上镌刻着“彩云见滇,云南得名;卜门金雨,鄂嘉遂称”字样,落款“雍正癸丑1733年罗仰锜语2017年银昌书”。显然是新刻。旁边又有一碑,上书“承恩”两个大字,看似老旧。碑下有一块小碑记录这块石头的来历:承恩碑是鄂嘉第一任州判罗仰锜为雍正十二年(1734年)鄂嘉城竣工所刻,表达皇恩浩荡之意。鄂嘉设州两次:雍正十年(1732年)至咸丰七年(1857年);同治十年(1873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

这么说,鄂嘉在雍正十二年(1734年)曾有过一次造城运动。可是,这座建于二百多年前的古城如今在哪里呢?

旅馆

我们住宿的这家小旅馆给每个人都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表面上看来,它很像是一家从巴黎某个背街的巷子里克隆过来的小旅馆,但仔细观察,又不尽然。它的装修风格乃是一个奇怪的混合物。门窗是清一色的欧式,漆成白色。墙上挂着几幅油画,画的是欧洲古典时期的人物和花卉。二楼的一个角落里立着一具维纳斯的石膏像和一尊也是石膏的观音菩萨。客厅中央被布置成一间茶室。三楼的天花板隔层被设计成了一个巨大的玻璃鱼缸。这样一来,人坐在二楼茶室往上看,就看到了在头顶上游动的鱼,仿佛来自天上。鱼缸的围栏上,摆放着各色花盆和自四楼天花板悬垂下来的绿色藤蔓植物。

早上出门,看见一位穿着黑色橡皮防水服的中年男人正站在及腰深的水里煞有介事地清理鱼缸里的杂物。出于某种好奇心,我漫无边际地和他交谈了几句,后来确认他就是这家旅馆的老板。

这家旅馆,似乎是由两幢平行的水泥楼房连接在一起的,我想,在最高一层的四楼隔层,应该还放置着一张巨大的台球桌,以便远道而来的旅客消磨掉一个又一个无所事事的夜晚。

街道

盛夏八月,鄂嘉大暑。农历七月十五这天,街上人潮涌动,甚嚣尘上。临街毗邻的棚户里挤满了一大早就从山里赶来过节的山民。从扩音器传来一浪高过一浪的叫卖声。临时商铺里出售的商品应有尽有:T恤衫、花短裤、塑料凉鞋、胶鞋、裤带、奶制品、药酒、草药、玩具、军用品、文具盒、圆珠笔、电子表、小型游乐场、电视剧光碟、塑料盆、种子、盆景、农药、钓鱼竿、农具、茶叶、羊汤锅……不一而足。在街道拐角的一个摊子上,一头骆驼懒洋洋地卧在阴凉处,旁边坐着一个斜挎相机的东张西望的妇女。更远处,一位没有腿的乞丐正在水泥地的街道上用双手支撑着缓慢地移动,手上套着两只破烂的胶鞋。几个光着上身的本地青年从对面走过来,他们经过一家店铺门口立着的戴着墨镜的塑料模特,很快消失在嘈杂的人群中。

天气闷热。我们在数百米长的街上百无聊赖地闲逛,走过来又走回去,像一群在空气里游动的缺氧的金鱼。

地名

鄂嘉的鄂字,这个字生僻,电脑字库里没有。为什么叫这么一个生僻的地名?考《乾隆鄂嘉志》,说是元大定年间,有大星陨于鄂嘉之黑竹山,化为黑石,状如冬瓜,有点如星,击之锵然有声。人不言举之则动,言则举不动,土人以为怪,积薪焚之,雷雨交加,众惧而止。彝话呼石为鄂,彝话中鄂嘉为天上下降吉祥美丽陨石的地方,故取名为鄂嘉。不过这也只是一种说法。

人物

访问几位老人,都振振有词地说鄂嘉是一座古城。问他们见过古城没有,都说未尝,只是听老一辈的人说起过。听老一辈的人说,雍正十年(1732年),裁县并州,后来觉得不妥,又设南安州鄂嘉分州,派了个从七品的州判来到鄂嘉。这个州判名叫罗仰锜,江西泰和县人,文才很好,是个贡生。罗上任后,颇不满于地方简陋,遂率民众在鄂嘉大村建石城。城呈正方形,周长一里三、高一丈五尺,据地势东、西、北设三门,四角各设一座楼,城内设有衙门、孔庙、兵丁住所、马军械库、粮仓等设施,有兵丁300余人。城内还有士民17户、客铺37家、东门外住民10户、西关客铺10家。

这个叫罗仰锜的人引起了我的兴趣。回到昆明后,在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上搜到一篇文章,作者刘银昌。文章说,罗仰锜曾为被他称之为“鄂中伟人” 的一个名叫王琼的人写过墓志铭,墓在浪泥箐,本地人都叫那个地方 “大花坟”。

文章很有意思:“2014年8月,曾在双柏工作过的退休干部段学文同志,专程从昆明来到鄂嘉,这时他已经75岁高龄了,他到文化站说:‘40多年前,我来鄂嘉下乡,在当地群众的引领下,曾在鄂嘉至新厂的公路边发现一座被人们称作‘大花坟’的墓,其墓志铭是罗仰锜撰写的,当时没有把碑文记下,现在我想去看看,文化站也有必要了解一下。”

“我们徒步到了浪泥箐村后的‘大花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且雕刻非常特别的墓。其墓志铭为:‘彩云见滇,云南得名;卜门金雨,鄂嘉遂称。予曰:鄂中必有伟人,遂默志之……’再往下看有‘予曰:鄂中伟人,其在公乎……’这位被称作‘鄂中伟人’的人即是墓的主人,名叫王琼,殁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

看到这篇文章,才发现此前在文化站所见新刻石碑者“银昌”,即这篇文章的作者刘银昌。刘银昌,是双柏县文联的一位工作人员。

回来后,很后悔没有去拜访刘银昌,没有去“大花坟”。

作者简介:

朱霄华,字一眠,号丹霞斋主人。1965年生于云南宣威。1986年开始诗歌写作,作品见于《诗歌报》《滇池》《星星》等。1990年停笔。1998年~1999年担任《大家》杂志编辑。2000年~2006年供职于云南电视台。2007年创办《普洱江湖》杂志。2000年后恢复写作,主要致力于散文、文化随笔、访谈、读书笔记、影评、文学评论等多文体写作。出版有《丹霞斋笔记六种》。

来源 春城晚报

责编 童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