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南华县文化和旅游局立足职能 奋力推进全县文化旅游事业蓬勃发展

发布时间:2020-11-18
作者:李银娟 点击数:1229

文旅头条讯(融媒体记者 李银娟 通讯员 李华萍 文图)今年以来,南华县文化和旅游局紧紧围绕云南省打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和楚雄州实施“四大走廊”建设的机遇,紧扣全州“1133”战略和南华县“一城一轴两环三中心”发展目标,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大比拼为抓手,奋力冲刺“十三五”圆满收官,有力推进全县文化和旅游事业蓬勃发展。

抓项目重建设,文旅发展基础不断夯实。进一步加大项目策划、包装和向上争取力度,整合人居环境提升、异地扶贫搬迁、农危改等项目,突出彝族文化特色,实施咪依噜风情谷旅游景区提升改造项目,新建塑木彝族特色民居小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岔河村打造成为全国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完成楚永攀古镇精品自驾游线路规划编制、咪依噜风情谷智慧景区、智慧厕所、智慧停车场建设和涉旅企业诚信评价等“一部手机游云南”南华板块建设;完成县图书馆、文化馆、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总分馆制数字化综合业务平台建设和县文化馆非遗展厅提升改造,目前全县共建成村级、村组文化活动场所633个,农家书屋141个、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网点134个,全县128个村(社区)实现了综合文化服务全覆盖,200人以上的自然村均有了文化活动室。

抓服务重实效,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成功承办“中国·南华第十七届野生菌美食文化节”网络办节,圆满完成2020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艺展演、技艺展示活动。不断加强对本土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深度挖掘、收集、整理和提升,以兔街半坡蒙化调、阿卡舞、马街阿苏嗻等民族民间小调为素材,编创了女声小合唱《江迤小调》、舞蹈《唤》、彝剧小戏《温暖人间》等7个集创新性、思想性、艺术性等为一体、具有南华民族特色的歌舞、彝剧、花灯、小品等新剧节目,并在楚雄州新剧目展演、云南省群众文艺作品大赛中荣获多个奖项;深入推进“送戏下乡”“戏曲进乡村”“文化进万家”工程,扎实推进“两馆一站”免费开放,全县“两馆一站”共接待借阅、参观、上网、培训群众达10.9万人次。

抓培育促提升,文旅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以“中国·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节”品牌为引领,依托高原特色农产品优势,成功举办雨露白族正月灯会、沙桥洋芋节、萝卜节等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节日节庆活动,逐步形成一乡一特色、一镇一品牌的乡村旅游品牌,效应日益凸显;积极探索“文化+旅游”的产业发展模式,在服务发展壮大市场主体上用心、用情、用力,积极帮助彝绣企业争取培训经费和开展彝族刺绣培训;依托“本色云品”项目,积极搭建彝绣产品网络营销平台,帮助农村妇女解决就业问题,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就业增加的目标;在咪依噜风情谷景区创办镇南月琴传习所、农耕文化展室,组建彝族刺绣协会、南华县岔河乡村旅游合作社,在重大节日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扩大原生态彝族文化的影响力和带动面,助推乡村旅游发展。今年1至3季度,南华县共接待游客327.7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2.5亿元。

抓监管促规范,文化旅游市场运行井然有序。今年1至3季度,全县共组织开展联合执法检查12次,检查歌舞娱乐场所、网吧、音像制品销售、出版物经营、印刷复制企业等文化经营场所136家次;出动文化旅游市场整治执法人员90余人次,出动执法车辆20辆次,对全县4家大型购物超市、10家星级宾馆、1家旅行社、21家歌舞娱乐场所、4家网吧、2家影院、1家印刷厂、3家书店及楚大高速公路菌王巢服务区、毛板桥停车区、灵官桥服务区及咪依噜风情谷景区开展专项联合执法检查4次,日常巡查9次,处置旅游投诉1起,办复率及游客满意率均达到100%。

抓传承重保护,非遗工作成果丰硕。成立了首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阿苏者跳歌调”传习所,为全县广大群众搭建了保护、传承、宣传南华县丰富的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平台;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责任机制,加大巡查督查力度,切实提升文物建筑消防安全防护能力;建立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库,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的申报、评审,定期对全县省、州、县级传承人进行考核,并对传承人给予资金补助,充分调动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人培育文化“能人”,目前南华县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5项,传承人116人。

责编 童文文

审核 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