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祖国好 家乡美丨COP15 遇见楚雄

发布时间:2021-10-06
文章来源:云南网 作者:谢同希 点击数:1235

百草岭

武定水城河

丽水柔瀑

土林夕照

白马口日落

长水机场

西黑冠长臂猿

金沙春早 本版图片均为供图

  楚雄彝族自治州地处滇中腹地,生态优美,山水灵秀,是滇南热区和滇西北高寒地区动植物的交汇地带,物种十分丰富,是多种生物的荟萃地,是云南“植物王国”“动物王国”“世界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楚雄州通过强化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认真履行生物多样性保护责任,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前迈进。

  多彩土地 资源宝库

  走进禄丰市恐龙谷,如同踏上了梦回侏罗纪的时间栈道。恐龙大遗址博物馆内,展示着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侏罗纪晚期恐龙大墓地,已发掘的380平方米剖面上裸露着一具具恐龙个体骨骼化石,未挖掘的坡面下还掩埋着等待逐步揭开的上百具恐龙化石,场面壮观而神秘。恐龙墓地旁是在禄丰境内先后出土的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百余条完整恐龙骨骼化石标本装架,这些包含了侏罗纪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期恐龙化石穿越茫茫的时空隧道,传递着古老而神秘的信息,解读着两亿年前地球生灵的兴衰演化,是研究生命起源和进化的科学依据,也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有力见证。

  楚雄州境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有5亿年前的三叶虫、云南虫化石,3亿年至4亿年前的各类鱼化石,是研究寒武纪远古文明和生命起源的重要区域;800万年前的腊玛古猿在这里栖息演化,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在这里生息繁衍。迄今世界上出土恐龙化石最丰富、最完整、最古老、最原始的“禄丰恐龙谷”和目前中国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元谋人遗址”,也让楚雄成为了名扬海内外的“世界恐龙之乡”和“东方人类故乡”。

  楚雄州境内气候多样,从海拔最低的“三江口”到海拔最高的“百草岭”,囊括了从寒温带到热带等7种气候类型。立体的气候类型和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形成了极其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物种。在楚雄州境内的哀牢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群峰巍然耸立,斑鸠、鹭鸶、燕雀、柳莺、老鹰等400多种生灵汇聚山中;在海拔最高峰“百草岭”,千亩杜鹃、万顷青松,孔雀杉、冷杉等数百种珍奇树种及满山遍野的花草“万物霜天竞自由”。

  楚雄州境内乌蒙山、哀牢山、百草岭“三山鼎立”,长江、红河两大水系“二水分流”,高达70.01%的森林覆盖率达和1.26亿立方米的森林蓄积量,让“滇中翡翠”楚雄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宝库。

  据权威监测统计,目前,楚雄州境内有高等植物6000多种,脊椎动物680多种,种子植物4500种,大型真菌540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喜马拉雅红豆杉、滇南苏铁、陈氏苏铁等9种;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桫椤、粗榧、松口蘑、千果榄仁等27种。高等植物占全省19333种的31.03%。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占全省146种(类)的24.65%。有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126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绿孔雀、西黑冠长臂猿、黑颈长尾雉等16种;有国家二级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猕猴、黑熊等110种,脊椎动物占全省2237种的30.39%,国家重点保护陆生动物占全国686种的18.36%,占云南省385种的32.72%。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中,绿孔雀、西黑冠长臂猿、苏铁、红豆杉等是楚雄州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旗舰物种。楚雄州拥有绿孔雀野外种群数量260只左右,接近全国总数的50%;双柏恐龙河州级自然保护区绿孔雀种群数量达130只左右,为全国最大的绿孔雀种群。哀牢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楚雄州片区西黑冠长臂猿数量从2005年的39群195只增加到2020年的63群270只左右,分别增长61.53%和38.46%,占到该物种总数量的30%。黑颈长尾雉也保存了全国较大种群。野生植物中,滇南苏铁在恐龙河保护区种群数量在1万株以上,为全省较大种群。分布于南华县的松茸、双柏石羊江流域的苏铁在云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为迎接COP15在云南的召开,“ COP15 遇见楚雄”——“滇中翡翠 生命摇篮”长水机场楚雄生物多样性图片展、“COP15 遇见楚雄”——“跟着央视寻找恐龙”直播活动相继启动,提高了外界对楚雄彝族自治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认识,有效展现楚雄禄丰市对古生物化石的多样性和开发保护情况,掀起了民众对楚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和热情,既让楚雄能够更便捷地走向世界,也让世界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楚雄。

  近年来,楚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全面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有力推进《楚雄州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2016-2025年)》年度目标任务落实,已成为云南省生态文明的排头兵,为建设美丽楚雄奠定了良好基础。

  “下一步,楚雄将认真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安排,坚决扛牢压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全面建立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制机制,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迁地保护、近缘地保护,切实防范生物安全风险,坚定不移树牢生态文明意识,守护好这片多姿多彩的土地,让楚雄州特色生态圈成为云南乃至世界的碧玉翡翠,让滇中翡翠更加熠熠生辉。”楚雄州相关负责人表示。

  保护生态 守卫家园

  2020年10月,楚雄州被生态环境部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荣誉称号,大姚县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楚雄州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果。生态文明示范州的创建,让楚雄在重点区域、重要领域、关键指标上实现了新突破,全州水生态环境和土壤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在全省保持前列,全州连续四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为“优”,全州10县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100%,25个国控、省控断面和25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生态环境的有力保护,也有效助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近年来,楚雄州通过强化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认真履行生物多样性保护责任,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向前迈进。

  通过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体系建设,楚雄州成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建立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联席会议机制,全面统筹推进全州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扎实开展了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全面推行林长制、河长制,强化天然林保护和生态系统修复。2018年以来,楚雄州政府与10县市政府签订《楚雄州自然保护区保护目标管理责任书》,贯彻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与法规体系,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巡护执法管理制度,建立和执行《野外巡护、监测和案件报告制度》,落实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责任,保护州内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典型生态系统。2019年7月,楚雄州人民政府发布陆生野生动物“禁猎区、禁猎期”通告,全面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开展野生动物肇事公众责任保险,通过赔偿受灾群众损失,增强群众野生动物保护意识。

  “古茶树资源调查”“兰科植物调查”“绿孔雀调查”“哀牢山黑长臂猿调查”“哀牢山猫科动物调查”……近年来,通过开展生物多样性基础调查评估与监测,一批批专项调查让楚雄州摸清了全州生物多样性家底。先后在哀牢山、恐龙河等保护区开展绿孔雀、黑长臂猿、黑颈长尾雉、苏铁等珍稀濒危物种的科研监测工作,进一步摸清了这些物种的种群数量、生态特性,为制定保护措施提供了依据。

  楚雄州先后实施了绿孔雀、滇南苏铁、黑长臂猿等极小种群保护及栖息地恢复项目,加强珍稀、濒危物种的拯救。完善了楚雄州珍稀濒危植物的种质资源和野生重要经济物种的保存和繁育体系。严厉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建立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联席会议制度。2018年以来,集中开展“依法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禁止非法交易和食用野生动物清风行动”“保护候鸟迁徙集中统一行动”“林草系统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保护野生动物打击走私‘绿滇’系列行动”等专项行动,推动形成联动执法打击的格局。强化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行为,健全部门联合执法检查机制,集中开展了“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依法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禁止非法交易和食用野生动物清风行动”“保护候鸟迁徙集中统一行动”等生物多样性执法监督检查,对影响和危害生物多样性问题进行了全面清查整治。

  如今,通过生态空间管控,构筑生态安全屏障。楚雄州已科学划定生态空间、生活空间、生产空间,严守主体功能区规划,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强化“三线一单”管控,在全州范围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分区)17个,全州典型的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自然景观优良的地区及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区域均得到全面有效保护。以南部哀牢山生态屏障、北部生态屏障,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红河干热河谷地带为依托,结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散状分布的“两屏两带多点”的生态安全格局体系更加牢固。

  来源 云南网(记者 吕瑾

责编 谢同希

审核 邱忠文